第五课 彼得约翰被拘捕(徒4131)

 

一、 勇敢面对传福音的苦难(徒4:1–22)

3记载的医治神迹和宣讲,使彼得和约翰到牢狱之灾。他们却倚靠圣灵面对传福音的困难苦难4章的一个重点“耶稣是被人所弃的石头”,无论人怎么反对,神必高举耶稣除了耶稣以外,人无法从任何地方任何人那里得着救恩拒绝耶稣的必须为此付上代价。从这个角度看,就明白为什么使徒在行了医治的大神迹之后会受到逼迫他们是耶稣的门徒,是跟随主、为耶稣作见证的人,自然引来敌对者的攻击第一次4章,第二次在徒5章。

 

A 徒4:1–3

使徒行完医治的神迹,正对百姓宣讲的时候,有3批人忽然来捉拿他们:

1. 祭司─他们常出入圣殿,参与圣殿的礼仪,所以值班的祭司看见使徒在所罗门廊下施行医治宣讲。

2. 守殿官─原文是单数名词,指一个人。他是大祭司家族的成员,圣殿的第二把交椅,是管理圣殿的高级人员,主持每天所献的燔祭,组织圣殿的守卫,担任圣殿警卫长,维持圣殿的秩序,执行罗马人一切禁令。

3. 撒都该人─犹太社会一个主要宗教群体,宣称他们的祖宗可追溯所罗门王的大祭司撒督他们高举摩西五经,反对法利赛人的口传律法传统,不相信天使、魔鬼、灵魂灵界的事物,拒绝接受人死后复活、永生及来世的审判理念撒都该人大多地主和贵族,为了经济利益愿意跟罗马政府妥协。他们主张罗马政权和平共处,罗马政府也给予他们很大的权柄撒都该人担心使徒的言行会社会带来不安,招致罗马政府的干预,危害撒都该人自身的利益。

3批人忽然捉拿彼得约翰,并不是因为使徒行了医治的神迹,而是因为他们宣讲耶稣死而复活的信息撒都该人不但不相信复活听到耶稣复活,担心犹太人会死人复活与弥赛亚国度的来临拉上关系以为是暗示他们要起来反抗罗马政权,成为独立国家这样罗马政府就会直接介入,影响到撒都该人的利益。

 

B 徒44

使徒行传的作者路加医生记录这句话,是要让读者知道,通过圣灵的工作,初代教会得救的人数不断增长

1. 徒1:15─120人在一起

2. 徒2:41─有3,000人受洗归主

3. 徒4:4─又增长5,000男丁;

4. 徒21:20─信主的人数以万计。

犹太教的核心地带是耶路撒冷,虽然看起来使徒因为见证耶稣被收押审问,传福音遇到了阻力,但是福音终究从耶路撒冷传扬开来,这是从徒1:8就看得到的走向。

 

C 徒4:5–7

1. 隔天审问使徒的,是公会的成员(徒4:5)。公会成员总共71人,包括

a. 官府─官长、统治者,代表祭司的成员;

b 长老─民间德高望重的显贵人士;

c. 文士─这群人是研究律法书的,也就是当时的圣经学者,大多法利赛党。

2. 又有大祭司亚那(徒4:6)。大祭司是祭司群体中最高领袖,也是公会中有最大权力的宗教领袖这个时候亚那已经退休,由他的女婿该亚法任职,但还是尊称亚那为大祭司,因为头衔和公会会籍都是一辈子的。亚那既然这么有影响力,很可能逮捕行动是他主导的。

3. 这么多大人物在一起审问被当作犯人的使徒彼得和约翰,问他们“用什么能力,奉谁的名作这事呢?”(徒4:7)

 

D 徒4:8–12

1. 如果没有圣灵的充满感动,没受过正统教育的渔夫彼得,是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智慧和勇气回这群人的审问12:11–12记载耶稣门徒的应许

2. 使徒原本处于被动的劣势,彼得竟然把它变成宣扬耶稣的大好时机在公会面前又讲了一篇精简扼要的福音信息公会的成员成了使徒现成的听众。大祭司等人想要找出使徒的领袖逼问他们到底是奉谁的名行神迹,彼得就借机细说分明

3. 使徒医治病人是善行,却被盘问,这件事不合理。那个生来残疾的人得到完全康复,是因为耶稣施行了拯救耶稣就是能力的源头耶稣如今还能够医病,表示他是活着的。

4. 那得医治的人也带到公会,成了呈堂证人。彼得说他“痊愈”(徒4:9),意思就是他是整全的、健全的原本只能在圣殿外乞讨的人,健康痊愈后可以到圣殿敬拜神。彼得说自己是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这生来瘸腿的病人可以起来行走。

5. 使徒行传常常出现一句,好像成了使徒传道的公式:“是因你们所钉十字架、神叫他从死里复活的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徒4:10)这不仅在神学上强调弥赛亚就是耶稣,也同时指出犹太人悖逆神的罪。

6. 徒4:11引用了诗11822。“匠人”是指建造者,房角石是建筑物中重要的一块石头,没有就没法建造。这段话隐喻耶稣虽然被弃绝,但是受害的耶稣仍然是神所看重的,并且神使从死里复活。使徒行传作者我们展示一个莫大的讽刺弃绝耶稣、敌对耶稣的,竟然是原本神所拣选的犹太人和他们的领袖。

7. 徒412话也耳熟能详。彼得刻意用病人得医治的见证,一方面回应公会的质问,另方面说明是藉着耶稣的能力并奉耶稣的名做成的美事。这句话也告诉我们,耶稣是救恩唯一的来源除了耶稣外,再没有得救之道了。

 

E 徒4:13–18

1. 来自公会的祭司、官府、长老、文士这群恶势力,都无法逼退惊吓使徒。那些人见识到彼得的胆量,也看出使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更不要说神学、圣经的训练,竟然能够在这种场合对答如流。他们也认出使徒是跟过耶稣的,同时看见个被医好的证人就站在使徒旁边,于是再也无法辩驳了。

2. 过去耶稣曾经告诉门徒,他们将来会受到逼迫(21:12–15)。但是,圣灵引导他们面对艰难的环境,反客为主化险为夷,也抓住每一个机会为耶稣作见证宣讲福音即便是受审的恶劣情况,有了圣灵的帮助,使徒更有勇气面对艰难。

3. 反观这群犹太人,特别是领袖同样看到神迹,听到宣讲,心越来越刚硬,也听不进要他们回转的声音。他们没有正面回应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拒绝神,不接受神所做的任何事。面对这么明显的神迹,他们无法掩盖事实,只能再次恐吓使徒,不准他们奉耶稣的名讲论教训人。他们自己不相信耶稣,更阻止百姓去追寻他们企盼许久的弥赛亚。

 

F 徒4:19–22

1. 使徒这段回话(徒4:19–20)有双重涵意

a. 犹太领袖不再是的旨意和真道的代言人了;

使徒要为耶稣的复活他的医治教导工作见证

2. 使徒必定遵从的呼召,反问那些宗教领袖,让他们自己判别决定。事实证明使徒高举耶稣,有圣灵引导、医治的神迹伴随着他们这个瘸腿被医治的人已经有40多年先天性的残疾了,众人就因这神迹奇事归荣耀给神。

 

二、 勇敢来自于清楚的呼召(徒4:23–31)

A 徒4:23–28

1. 使徒行传帮助我们重新解读“苦难神学”一般人只喜欢荣耀,视苦难为诅咒,就像人人都喜欢看奥运金牌选手领奖的荣耀场面,却忽略他们背后训练的辛酸。使徒被圣灵充满,清楚明白自己所蒙的呼召神的使命所以坚定地事奉神,传扬耶稣的真道,不再被吓退,而是越来越勇敢,并且不再惧怕苦难,因为苦难伴随着荣耀,不再是失败的表征。

2. 遇到困难和挑战,使徒和门徒聚集起来,同心合意向神献上祷告和赞美。“同心合意”就是初代教会活出来的典范他们同有一个思想和目的,就是敬拜赞美主。他们认定这位创造天海和万物的主宰对世界有绝对的主权,地上的政权都不能与之匹敌。信徒愿意顺服主的权柄,这跟当时罗马社会的主仆关系不同,因为成为主的仆人是自由的、尊贵的耶稣这位受苦的仆人,成跟随神效法的榜样。

3. 他们祷告引用了诗2:1–2。初代教会这首诗预言弥赛亚的诗篇,暗示世上的君王万民图谋邪恶的诡计,敌对神受膏者,都是枉然的。希律王、彼拉多以色列百姓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使在耶路撒冷受害,都是与神为敌的人但这些事是神所预定的,为要成就神的旨意神至高的心意是人不能明白的。

 

B 徒4:29–31

这是使徒行传记载的第二个集体祷告,祈求的内容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不是求神满足他们的需要,或者求神消灭眼前的仇敌,是祈求神帮助他们履行神在世上托付他们的角色使命。

 

三、教会一心一意凡物公用(徒4:32–37)

A 徒4:32–35

1. 这经文呼应徒2:42–47,描述初代教会那种美好、令人羡慕的教会生活。两段经文都提到信徒凡物公用的情况

2. 在徒4章的结束部份关于圣灵充满的工作,焦点从使徒的身上渐渐转移到整个信仰群体教会除了关心的道被传扬之外,也关心教会内信徒的生活需要所以,同心合意、一心一意等描述常常出现。这个群体的特质就是他们都是相信耶稣的。

3. 这个群体互相关怀,顾念彼此的需要就是在别人的需要上看见自己的责任富有的人愿意放弃财产,拿出来供应贫穷人的需要,遵行活出神的命令154。信靠耶稣的新群体活出美好的见证,尊重使徒的权柄,把所卖的价银放在使徒脚前,资源重新分配,使每个人在主里都得着富足。

 

B 徒4:36–37

1. 经文举出巴拿巴为典范,也成为下一章亚拿尼亚撒非喇负面例证的对比。所以,这段经文为徒4章收尾,也为5章作铺陈。

2. 巴拿巴是利未人,在浦路斯出生,后来搬到耶路撒冷他把田地卖了交给使徒,是无私、慷慨的典范。后来保罗悔改信主,巴拿巴率先接待引荐进入信仰群体。其后,巴拿巴和保罗一同参与宣教工作。两人分道扬镳后,巴拿巴陪伴尚未成熟的马可继续服侍主。这就是劝慰子巴拿巴,是个善于教导劝勉人的好领袖。他把自己全然献上,成为众人的榜样。

3. 这是初期教会的盛况,神的家有粮,拥有钱财和人才的资源,天国的事工逐渐蓬勃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