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 经院哲学

 

一、定义与背景

A.     定义

经院哲学又称为士林哲学,是以神学为背景的哲学,旨在透过哲学解释基督教神学的内在合理性。

 

B.     背景

十字军东征后,西欧受到东方文明的刺激,促成大学兴起及学术发展。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384-322)的思想通过阿拉伯人的诠释传入欧洲,成为经院哲学的基础,使经院哲学在11–15世纪大为盛行。

 

C.     特色

经院哲学结合神学和哲学,特别强调对宗教信仰的理性证明,并深刻影响神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经院哲学的着作倾向于辩证性和总体性,涵括逻辑、形而上学和神学,并在多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5-1274)等学者的着作中进一步系统化。

 

二、早期经院哲学的方法论

970–1040年间,人们主要通过波依丢斯(Boethius,480-524)翻译及注释亚里士多德着作的逻辑学来学习希腊文化。波依丢斯把命题分为两类:

1.     证明推理显而易见的命题。

2.     论辩推理需要辩论证明的命题,例如神学。中世纪辩证法主要以论辩推理考察问题正反两面。

 

三、经院哲学的类别

A.     实名论与唯名论

1.     1200–1350年,经院哲学以实名论为主流,主张事物具普遍观念,普遍性不存在时空中。

2.     1350–1500年间,则由唯名论主导,认为普遍观念不必要,应聚焦于个体的存在。唯名论并没有具体的神学立场。

 

B.     伯拉纠主义与奥古斯丁主义

1.     奥古斯丁主义强调人类无力自救,救恩完全来自神的恩典,是神圣的礼物;伯拉纠主义却认为人有自救的能力,救恩可通过人的好行为而获得。

2.     西方教会把奥古斯丁的立场定为正统,伯拉纠观点属异端。

 

四、 经院哲学的社会处境

A.     与修会的关系

经院哲学的讨论主要在修会成员之间,影响力受限于特定的地区和大学,不及人文主义广泛流通。

 

B.     与宗教改革的关系

宗教改革家受经院哲学的影响程度因背景而异。例: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的神学立场虽然不是人文主义,但在形式上有经院派的色彩,因此他的思想得以在1517–1519年间广泛地流传。

 

五、重要的经院哲学家

A.     安瑟伦

1.     安瑟伦(Anselm, 1033/4-1109)是经院哲学创始人,强调信仰优先于理性,认为理性能使人理解教义。重要着作包括《独白》、《宣讲》和《神为何成为人身》,探讨神的存在及救赎论。

2.     他提出本体论论证,认为神是无法超越的存在。他又相信理性和启示是相通的,强调自由意志在神恩典下的作用,并提出完整的救赎论,认为基督的牺牲是满足神公义的必要条件。

 

B.     多马斯.阿奎那

1.     阿奎那深受道明会的影响,研究亚里士多德哲学,以作为神学论证。阿奎那相信神学和哲学兼容,理性和启示有互补作用。他的《反异教大全》阐述自然神学,证明透过理性可获得关于神的知识,但是核心教义仍然需要透过启示来理解。他在《神学总论》中强调理性的有限,人只有藉着启示才能掌握真理。

2.     阿奎那的宇宙论论证以自然界经验证明神的存在,并提出类比法来描述神的神性。阿奎那综合了柏拉图(Plato,约前427-348)、亚里士多德和基督教信仰,成为天主教神学的重要基石。

 

六、结语

经院哲学在中世纪大学中具有深远影响力。尽管经院哲学在16世纪初期开始衰落,人文主义逐渐成为主流思潮,然而,马丁.路德的神学发展依然可以视为对经院哲学的其中一种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