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长心语
他生,他死,他复活─院长周广亮牧师
读经是断断续续的,祷告是片片段段的,默想是点点滴滴的,日子在滴答滴答中流逝,能建立的是生命的成长和与主的关系。下面是近一段日子对路加福音始末篇章灵修的记录,有的在其他平台分享过,重新整理与良院同学互勉,期望有新亮点,点亮每颗心。 一、他的生:唱歌吧! 唱首歌吧!路加的头两章与其他福音书的不同在哪里?突出的特点是4首赞美颂的响奏:第一,尊主颂(路1:46-55);第二,撒迦利亚颂(路1:67-79);第三,天兵颂(路2:14);第四,西缅颂(路2:29-32)。其中有男与女,有老和少,有圣职人员也有平民百姓,更有天地间的互应。想想:从认识耶稣至今,我们心灵的赞歌是否一直回响?是沉寂?是哀叹?赞美诗的旋律呢?我们的生活是否因主耶稣的降临而成为一出歌剧? 二、他的生:暗藏死! 人出生是为了活,耶稣诞生却为了死。他降生已经震撼天地,他的死惊动寰宇。经文记录他的生是:“用布包起来,放在马槽,因客店没有地方”(路2:7)。他的死:“用细麻布裹好,安放在坟墓里,那坟墓从未葬过人”(路23:53)。作者以三步用词“布包”、“安放”、“没有”将耶稣之生与死互映,这是解经家约翰逊(L. T. Johnson)的观察。主耶稣的生死去来,都以预言始,又以应验终。他为我死,我为主活,理所当然。 三、他的死:被遗弃! 伟大的领袖摩西经历被同胞弃绝的痛苦。他出生被弃,仗义时被弃,于西奈旷野的神圣时刻又被弃(徒7:21、35、39)。主耶稣也被遗弃受死。所以,路加以耶稣“说话行事都有大能”,与摩西“说话行事都有才能”相连(路24:19;徒7:22)。因此他复活后说:“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他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么?”于是从摩西和先知开始讲解他自己被弃的意义(路24:26、27)。这震撼的救恩事件当时无人明白,所以路加以至少10章经文(路24章-徒9章),一步步揭露复活的主在教会中行事。其实直到使徒行传最后一章,作者都记录耶稣的救恩被犹太人弃绝的史实(徒28:24-29)。如果,今天的信徒蒙恩后,又遗弃主,那是什么? 四、他的死:有遗产! 耶稣离世时,灵魂交给了天父(路23:46);身体交给了亚利马太的约瑟(路23:53);母亲交给了门徒约翰(约19:27);衣服给了罗马兵丁(太27:35)。他却没有遗留任何物质和财产给门徒,只留下了平安,且是世人无法夺去的(约14:27)。这是香港张牧师引用亨利马太的语句,于一间神学院追思会的劝勉。你有平安吗? 五、他复活:幸福中的不幸 路加特别关心主复活的当天和另两人在一起。“耶稣亲自走近他们,和他们同行,可是他们的眼睛模糊了,没认出他。”(路24:15-16)这两个门徒,有耶稣主动同行,明明在人生最大的幸福中,却完全认不出这历史性的一日,最荣耀的一刻,岂非最大的不幸?有主同在而不知,这是否悲哀?我们的情况如何? 六、他复活:经验的复苏 记忆是人之为人的内容,身体只是外殻。失忆的人已经不是他了。没有过去的生活经历,也就没有今天的我们。过去与今天靠记忆连接。当门徒看到这人曾经有过的动作,吃饭时相同的举动,便认出他是谁:记忆活了。路24:30-31:“到了坐席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擘开,递给他们。他们的眼睛开了,这才认出他来。”回忆使人前进,失忆叫人跌倒。基督徒有两千年的属灵遗产,等待我们去发掘并享用。 前一段日子有机会到大西南某个古城探望良院同学和毕业生,在那里的书局竟看到《英国复兴领袖传》这样的译着,而且一系列教会史中的领袖传记呈现在书架上,包括怀特菲尔德传、司布真、巴克斯得、爱德华滋传等等。其中很多书在海外可能都没有中译本,但它们竟出现在中国的边陲小城,令我感动不已。《英国复兴领袖传》的序言里,人民大学何教授说:“在我国几十年来甚至近一个世纪以来出版的历史读物中,这方面人物传记几乎是一个空白。”近一个世纪是约100年,这么长的岁月里,教会的失忆和属灵遗产的盲点,正在努力回忆和全力照亮。我由于行囊和其他考量,未能将好书全都买回来,但感受着译者和出版者的热心与异象,一方面为它们面世感恩,一方面又预感中国教会复兴的火,随时都能挑旺。 弟兄姊妹,今年的复活节,你的眼睛看到什么?能够重新认出爱你、舍命仍与你同在的主吗?(路24:30-31) 欢迎浏览良友圣经学院网站http://new.ltshk.net,或https://lts33.net,电邮至school@liangyou.net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