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辅导关怀 >
亲子教室
亲子教室
上载日期:18/5/2020
亲子教室:情绪失控的儿子—康志敏
附件
CC_200518
CC_200518
播音:星星 15岁的独生子阿轩个子高大,身材略胖,平时说话不多。父亲在深圳工作,假日回港与家人相聚,平时因不常在母子俩身边,常挂念他们。母亲曾患产后抑郁症,易出现情绪波动。 母亲在菜市卖菜,工作时间长,每天阿轩独自一人留在家中。母亲珍惜与儿子相处,在假日父亲会多与儿子一起,以弥补平时聚少离多的情况。如果经济容许,父母会尽力满足儿子的物质需要。有时阿轩像小孩子一样无理取闹,跟母亲要脾气,不肯出房门,母亲就自动把饭菜送入房,哄他吃,生怕他饿坏。 阿轩念高一,成绩中上,为人欠主动,在班中结织不到知心朋友,与同学关系差。曾数次在课堂中大声尖叫,情绪不稳定,瞬间处于大上大落的状态。当他醒觉自己做错时,就会尽快平复过来。事后,老师尝试了解事情,他总是投诉有两位同学在堂上经常取笑他肥胖,让他出丑。老师曾经透过他的文章得知,原来他孤单寂寞,埋怨找不到朋友,且在意别人对他的批评。 阿轩希望专心念书,所以较少参与课外活动,喜欢自己留在家温习。他在校内与老师偶尔谈话,但只限于询问与课堂有关的问题。目前,父母最忧虑阿轩少朋友,情绪易冲动,忧心他将来的社交发展。然而,他从未接受辅导。 母与子—纠缠不清的“依附关系” 家庭应是一个让孩子感到安全、学习与人沟通的地方。若他在大人眼中永远被认定是一个未长大的孩子,行为及心态便很难正常成长。因父母无暇在家,欠缺亲子时间,阿轩未能有正确管道与父母沟通。而且,他是父母唯一的儿子,父母不知不觉长期把他当“小孩”般疼爱,只满足物质需要,造成他自我中心,也不懂与朋辈相处。 父亲在深圳工作,心里挂念母子俩。同样,阿轩理应挂念父亲,可能碍于少说话,不会表达自己。母亲要兼任父职教养阿轩,他跟母亲关系比父亲密切。母亲情绪反复无常,阿轩不会处理母亲的情绪,只有将情绪压抑,加上缺乏朋友倾诉,对母亲又爱又恨,与母亲有纠缠不清的“依附关系”。 缺乏手足系统的家庭 阿轩是独生子,因缺乏兄弟姐妹的互动关系,父母较易成为阿轩模仿的对象。虽然他知道母亲情绪起伏不定是不理想,无意中又学习母亲对于负面情绪的宣泄方式。平常在家愤怒的情绪通过压抑收藏起来,在校内被同学欺负时,就将积压的情绪爆发出来。况且,父母未能与阿轩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他在校也未懂得与朋辈建立平等关系,更遑论可以结交到知己。 重新订立父母与儿子界限 阿轩深得家人疼爱,却因父母角色失衡而缺少正面影响。父母首先应多欣赏并称赞阿轩勤奋向上,只是未掌握有效方法表达爱护身边的人。 鼓励加强父亲与儿子关系,让父亲多寻找亲子时间。在结构家庭治疗中,若要改善纠缠不清的母子关系,先要纠正母亲视儿子为一个没长大“小孩”的情怀。让父母明白他俩是家庭的“上层”架构,父亲与母亲连结一起,同心协力引导儿子走出困局。以免孩子以为可与母亲平起平坐,不分尊卑地与母亲互相指骂及发泄。提议母亲主动与父亲建立一种可互相依靠,又合拍的夫妇关系。尝试让母亲主动约会父子,一家在假日出外郊游,多倾听儿子的心声。 重建父子关系 15岁的阿轩正值青春期,开始探索自我形象,对自己生理及身体发育成长有疑问时,便想找父亲询问。可惜父亲未能经常陪伴,也没有鼓励互相多沟通,阿轩便只好将疑难收藏;加上朋友少,缺乏倾诉对象,以致未能成功建立自我认同感。 提议父亲用网上平台,与儿子互相联系,可分享自己青少年时的经验,给予适当指导,提升儿子的身分认同感,并促进父子结连。父亲与儿子建立关系,是母亲不能代替的。 情绪管理 平日孩子常盯着母亲,母亲情绪因情绪病而起跌,儿子在意母亲的情绪变化,引致儿子也变成暴躁。母亲的情绪失控,儿子的反应更变本加厉至失控,造成恶性循环。建议让母子反思,情绪失控及语言暴戾是无助于改善关系的。应用情绪管理,首先学习认识并接纳自己的情绪,寻找有效的舒缓途径;心平气和地处理冲突,提醒母亲要尽早寻求专业人士协助,或许要用药物去配合心理辅导。 建立良好朋辈关系 在家阿轩感到孤单及无力,学不到同朋辈建立适当的关系,导致他在校被欺凌。老师可适当地提醒那两位同学,不应取笑他,可以请阿轩担任副班长,透过多与同学互动,慢慢融入当中。 可幸的是阿轩成绩达到中上水准,在老师面前较多发挥自己,能争取老师及同学的认同及肯定,来填补自己心灵和社交的无力感。鼓励阿轩参与课外活动,例如:话剧、读书会、写作比赛及球队,扩大社交圈子,多结交些朋友,从成功经验中强化自信,达至双赢。 作者简介 康志敏,家庭治疗师,注册辅导心理学家,辅导心理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