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归来与回去─院长周广亮牧师 |
|
|
归来再读路得记
归来?不是为《归来》电影作诠释,而是要介绍3100多年前以“归来”作背景的书卷,就是一个希伯来人的婆婆和摩押人媳妇—拿俄米和路得的回乡故事,这卷书是以媳妇命名的《路得记》。
希伯来文“归来”(שׁוּב shûb)在我们的《和合本圣经》路得记,翻作“归回”、“回去”或“回来”,共出现了13次,其中10次用在路得记第一章(得1:6-8、10-12、15-16、21-22),一次在第二章(得2:6),两次在第四章(得4:3、15)。
明确的主旋律
细读第一章,“回去”一词,反复出现10次,尤如交响曲的主旋律般印象深刻。请看:
“拿俄米说:‘我女儿们哪,回去吧!为何要跟我去呢?我还能生子作你们的丈夫么?’”(得1:11)
“我女儿们哪,回去吧!我年纪老迈,不能再有丈夫;即或说,我还有指望,今夜有丈夫可以生子”(得1:12)
“拿俄米说:‘看哪,你嫂子已经回他本国和他所拜的神那里去了,你也跟着你嫂子回去吧!’”(得1:15)
“路得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得1:16)
寻索“回去”的轨道
若按福克尔曼的讲法,故事体裁的两个基本元素是寻索和主角1,那么“回”字的重复使用,像是一种寻索,给我们看出本书第一场景叙事的“轨道”。这寻索的发展,是依循两个相反的方向的:拿俄米失去了丈夫与两个儿子,并因犹大地的饥荒结束,有了粮食,她要离开寄居的摩押“回”伯利恒,这是“归回”的方向,这4节经文(得1:6、7、21、22)都是指出回乡的方向。
“回”娘家开展新生
另一方面,因为两个媳妇年轻2,拿俄米认为她们应该再嫁,便劝她们“回”娘家,也就是在摩押本地的娘家,结果路得记的叙述者告诉我们“她们就放声而哭”(得1:9)。作者在得1:9-14之间,两度使用“放声而哭”(得1:14)的6节经文,将故事里3个女人(寡妇)的悲凄情景作了最深刻的描述,叙述者好像故意要我们听到3人的“高喊”哭声。这个悲哀的场景可由拿俄米的“回去吧”作为叙述的符号,但不是叫她们回伯利恒,而是回娘家开始新的人生。
这一个“回去”是与婆婆拿俄米“回去”的反方向,在地理上是反方向,在亲情上也是反方向,因此婆婆的“归来”与媳妇的“回去”有了分叉与矛盾,产生完全相反的方向拉力,制造了故事的悲凄与张力。
然而,当俄珥巴“回去”以后,故事的叙述者让我们知道拿俄米只完成了两媳妇“回去吧”的一半,再次劝说路得“回去吧”的时候(得1:15-18,此字3次出现),“回”的方向产生戏剧性的转变,也就是路得转向与拿俄米一致的方向,回犹大地。路得坚决的“定意”(得1:18),使拿俄米不再劝她。
最后一个的“回去”
我们留意到,“回去”一词在第一场景(第一章)以外,只提过3次,这3次的头两次都是描述路得和拿俄米从摩押地回来的身分,换言之,与第一章的用法一致。头12次的“回去”都是一脉相连的意思,但是最后故事发展到最高潮,等波阿斯娶了路得又蒙福生了一个儿子的时候,事件在尾声中,叙述者借着旁人(妇女们)最后一次提到“回去”。
然而这字最后一次被提及时,用法却换上了崭新的意思:“他必提起你的精神,奉养你的老,因为是爱慕你的那儿妇所生的,有这儿妇比有七个儿子还好”(得4:15, He will renew your life and sustain you in your old age...NIV)。《和合本》虽译为“提起”,但英译几乎都翻译成“生命的复元者”(‘restorer’AB, KJ, NASB)或“恢复少年”(New Living Bible),《和修版》则译为“振奋”。我们可以说,此字最后一次出现时,作者竟把它用在时光倒流的“回去”意义上。
“回去”的盼望与祝福
他要读者知道,拿俄米曾经失去的人生岁月,其实包括其中的愁苦,但现在因路得儿子的出生,可以“挽回”了。希伯来文“归来”(שׁוּב shûb)一直都是回去,每一种“回去”都隐含了一种盼望和新的人生际遇。
拿俄米从摩押地“回去”犹大地,因那里有了粮食,可以更好的生存下去;媳妇从拿俄米处“回去”娘家,因她们还年轻,可以开创新的人生;而最后,拿俄米竟然也可以在回到犹大地以后,从时光中“回去”,扮演并体会年轻时的妇女角色,成了俄备得的养母(得4:16),所以,妇女们说,有路得比有七个儿子还好。
我们需要“回去”吗?
叙述者在12次“回去”一词的朴实使用之后,于故事的临终时刻,突然使关键词变奏,而将读者带入意想不到的境界,叫人回味无穷3。回味,也是一种“回去”,回到前面的经文中默想,回到神的心意中。良友圣经学院的同学,你的事奉是否有“回去”的需要?你的家庭是否有“回去”的责任?你的人生是否有精神“振奋”(得4:15)要你“归来”的呼唤?
注释:
1.福克尔曼着,胡玉藩、伍美诗、陈宝婵译:《圣经叙述文体导读》(香港:天道,2003),页93。
2.我们推测,路得结婚约有10年,丈夫就去世了(得1:4)。
3.原来奥尔特(Robert Alter)在《圣经叙述文的艺术》(黄愈轩、谭晴译,香港:天道,2005),页164提到关键词时,也说路得记的去与回是关键词的例子,我却在写完此文想找叙述文艺术的根据加以引用,来加强拙文的说服力时才发现“回去”一词是奥尔特提过的,笔者所作正是书中作者的一个提示,不谋而合的喜悦之情不在话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