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程概览 >
圣工学士课程第二阶段:进深课程
圣工学士课程第二阶段:进深课程

圣工学士课程第二阶段:进深课程

完成24科听课报告、12科考试,8个书评,毕业考试及格后可获颁学士课程证书。

 

*先修科

神学(6科) 圣经 (19科) 实用神学(17科)
基督论 圣经神学 新约神学 进深讲道学* 教牧学
末世论 旧约神学 路加福音 教牧辅导 释经与讲道
教会论 释经学 哥林多前书 灵命培育与塑造

转变中的家庭牧养

圣经论 创世记 哥林多后书 领袖训练I 领袖训练II
救恩论 利未记 加拉太书 讲道实习:新约 讲道实习:旧约
近代神学家选读 以斯拉、尼希米记 以弗所书 差传神学 整全使命
  旧约五小卷 监狱书信 认识小组教会 教会:医治的群体
  耶利米书 教牧书信 金龄事工 当代伦理学
  但以理书   希伯来书  实用护教学  
  圣经文学导论      

 

  1. 考勤

每科听课率必须达90%以上。

  1. 听课报告

报名时提交先修科《进深讲道学》的听课报告,可在网上下载听课报告表格,录取后另自选23科提交听课报告。每科听课报告须于课程播完后两个月内在良院网站提交,字数为1,500字,其中500字为听课心得,500字为灵命反省,500字为事奉应用。

  1. 科目考试

学员完成 24 科听课报告后,最后12科需要在听课后参加考试,由老师向学员发送考题,并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提交,字数为1,500字。

  1. 书评

完成8本指定参考书的书评,可在网上下载参考书目及书评表格。取录后首半年必须先交两本指定读本的书评,另外可以在参考书目自选6本写书评。每半年最少交两篇书评,以便学员须在 2023 年 10 月 31 日前毕业。书评字数为1,500字,其中500字为书籍内容摘要,500字为书籍评论,500字为个人事奉应用。

 

*进深文凭课程毕业生,请电邮向学院报名,须完成12科考试、2个书评及毕业考核即可获颁圣工学士学位。

 

  1. 听课报告、考试及书评评分标准

分数

评核

90-100

优良—精益求精

80-89

良好—值得奖励

70-79

好—已有进步

60-69

常—继续努力

50-59

可—有待改善

0-49

不及格

 

  1. 奖励

成绩优异的学员(即8科80分以上)可获颁学业奖,以兹鼓励。

  1. 毕业要求
    1. 学员须在 2023 年 10 月 31 日前修毕36个科目。
    2. 24科听课报告、12科考试、8个书评及格,完成指定小组导修和作业。
    3. 毕业考试或专题文章:参加毕业考试或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一篇3,000字的专题文章,并取得及格成绩。
    4. 通过以上评核,即可获颁圣工学士学位。

书评指引

一.书评目的

  1. 培养阅读的习惯,提高学员自学能力。
  2. 培养分析和表达能力,把书本的优点介绍给更多人知道,也对书本的不足提出个人的意见。
  3. 写书评有助深入地了解一本书,能从中获取更大的益处。

 

二.课程要求

  1. 阅读范围:在“参考书目”中有两本指定读本,另可在“基本参考书目”中自选6本,每本阅读不少于300页,不包括附录、索引等。“引伸参考书目”的书本内容比较深,愿意挑战难度的学员也可以选来写书评。
  2. 提交时间:毕业前完成8个书评,取录后首半年必须先交两本指定读本的书评,每半年最少交两篇书评。
  3. 书评内容:请按照书评格式书写,每篇字数为1,500字,其中500字为书籍内容摘要,500字为书籍评论,500字为个人事奉反省与应用。
  4. 指定读本书评不及格需要重写,其他书评不及格可另写一本书的书评代替。
  5. 奖励:成绩优异的学员(即考获8科80分以上),可获颁学业奖。

 

三.怎样写好书评

  1. 小心选一本你能力范围内可以评论的参考书。
  2. 要边阅读边就情节和内容做笔记,记下日后可能阐发的评论。
  3. 因为书评是一份读书后的“报告”,不是一篇纯创作的散文,所以必须贴着与书本有关的体会来写。
  4. 注意标题及副标题。透过这些标题看看你如何评论该书的想法。研究内容及章节标题以了解作者如何组织这些内容。
  5. 透过阅读“前言”或“导论”来了解作者在写作此书时的动机及目的。
  6. 书评的内容分为三部份:a.“内容摘要”应当包括对该书的概述,其性质是一种浓缩的摘要。b.“书籍评论”是你对该书的评论,要提出对该书的看法(优点及缺点),对该书的观念及目的提出深度的分析和评论。c.“个人事奉反省与应用”是你从书本中学到的,如何应用、实践在生活、事奉之中。
  7. 读后感是较主观的个人感受,可以是抒情的,或是很尖锐的评论,很精辟的分析,很周详的比较,那要看书的性质和个人感想的性质。
  8. 赞赏需要有见地、较客观的,公式化或空泛的赞美之词例如“内容丰富”、“描写细腻”、“文笔秀丽”等可免则免。最好是赞赏这本书独有的、最突出的优点。
  9. 批评当然比赞赏更难,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而又能言之成理,使人信服,实在并非易事。如果做得到,这篇书评会更受到欣赏。
  10. 点和面:书评可以对一本书全面论述,全面的结果很容易流于表面,样样都谈到了,却都是泛泛之论,倒不如抓住你最有感受、最有心得的几点来谈。因为你谈得集中、深入,自然能给人较深刻的印象。
  11. 其中可参考的评论的观点如下:
  1. 作者的目的是什么?这些目的站得住脚或能够自圆其说吗?
  2. 你对这本书的全面看法是什么?本书所阐述的看法的立论凭据是什么?
  3. 书评者应当适当地引用书中的例句(注明页数)进一步阐述你的回应。
  4. 觉得作者所提出、解释及支持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5. 这本书有哪些缺点?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
  6. 阅读此书后,你具有哪些新的视野?你的世界观可曾改变?如果有,那是为什么?如果不是,那又为了什么?
  7. 读过此书,你有何收获?对个人的灵命和事奉有何反省?如何应用呢?如果你对此书有负面的看法,请告诉读者你为何不喜欢这本书。
  1. 不要引用太多:好的书评应以写报告人自己的意见为主要内容,原文可以作为举例加以引述,但不宜太多。由于字数有限,不一定需要引述其他人对这本书的看法。
  2. 一定要先看书,才看别人对这本书的评论。千万不要一开始时去找其他的书评来当作参考,这容易使你的想法受到这些书评的影响。

 

参考书目

  • 参考书目(附图)
  • 两本指定阅读

    1. 杨庆球。《基础系统神学》。上海:中国基督教两会,2010。(360页)
    2. 赖若翰。《实用释经法》。北京:中国文史,2004。(560页) 或 赖若翰。《十步释经法》。北京:新世界,2012。(456页)

     

    基本参考书目(选6本写书评)

    圣经类

    1. 马有藻、张西平。《新约导读》。上海:中国基督教两会,2007。(260页) 及 马有藻、张西平。《旧约导读》。上海:中国基督教两会,2009。(184页)
    2. 菲、斯图尔特。魏启源等译。《圣经导读》(上)。北京:北京大学,2005。(241页) 或《圣经导读:解经原则(第三版)》。上海:人民,2013。(261页) 或 费依、史督华。魏启源、饶孝榛译。《读经的艺术》。台北:华神,1999。(324页)
    3. 吴慧仪。《谈情说理话新约(第五版)》。香港:明风,2006。(374页)
    4. 梁国权、雷建华、黄嘉梁。《旧约先知书要领》。香港:基道,2007。(236页)
    5. 兰姆。詹正义译。《基督教释经学》。美国:活泉,2005。(290页)
    6. 陈终道。《以经解经》。香港:金灯台,2007。(366页)
    7. 赵咏琴。《圣筳共享—从个人到小组活用归纳式研经法》。香港:汉语,2007。(293页)
    8. 阿尔特。章智源译。《圣经叙事的艺术》。北京:商务,2010。(264页) 或 奥尔特。黄愈轩、谭晴译。《圣经叙述文的艺术》。香港:天道,2005。(339页)
    9. 周永健编。《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圣经研究导引》。香港:基道,2012。(345页)

     

    神学类

    1. 麦格拉思。蔡锦图、陈佐人译。《宗教改革运动思潮》。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9。(318页) 或 麦格夫。蔡锦图、陈佐人译。《宗教改革运动思潮(增订版)》。香港:基道,2006。(464页)
    2. 麦格拉思。董江阳译。《福音派与基督教的未来》。北京:中央编译,2004。(205页) 或 麦格夫。董江阳译。《福音派与基督教的未来》。香港:天道,2004。(251页)
    3. 郭文池。《系统神学—圣经论》。香港:播道会,2010。(418页)
    4. 郭文池。《系统神学—救恩论》。香港:播道会,2014。(488页)
    5. 汤母‧华森。罗伟伦、钱曜诚译。《系统神学》。台北:加尔文,1998。(533页)
    6. 麦道卫。韩伟等译。《铁证待判》。北京:宗教文化,1996。(532页)或 麦道卫。尹妙珍、陈宝婵等译。《新铁证待判》。北京:宗教文化,2006。(817页)
    7. 王治心。《中国基督教史纲》。上海:世纪,2007。(289页)
    8. 费依。曹明星译。《认识保罗的圣灵观》。台北:校园,2000。(269页)
    9. 祁伯尔。李林静芝译。《历史的轨迹:二千年教会史》。台北:校园,1985。(520页)

     

    宣教类

    1. 莱特。邓元尉、祈遇译。《上帝子民的宣教使命》。台北:橄榄,2011。(526页)
    2. 庄祖鲲。《宣教神学》。美国:基督使者协会,2004。(187页)

    庄祖鲲。《契合与转化—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179页)

    杨庆球。《中国文化新视域》。昆明:云南,2011。(175页)(3本任选两本)

    1. 龙维耐、龙萧念全编。《华人宣教关顾路》。香港:华福、差传事工联会,2011。(471页)
    2. 丹尼‧特格。《文化—在宣教中缺少的一个环节(再版)》。香港:证主,2007。(390页)
    3. 莫陈咏恩。《教会在世—践行上帝的使命》。香港:证主,2015。(279页)
    4. 滕张佳音编。《今日的宣教训练:亚洲经验》。香港,建道,2020。(528页)

     

    讲道类

    1. 张子华。《释经讲道学》。香港:恩奇,2002。(286页)
    2. 斯托得。魏启源、刘良淑译。《当代讲道艺术》。台北:校园,1986。(336页)或《讲道的艺术》。南京:金陵,2012。
    3. 蔡慈伦。《当代基督教讲道学》。台北:校园,2011。(511页)
    4. 杨锡锵。《回归—圣言之召唤》。香港:证主,2013。(181页)

    杨钖锵。《回归—圣言之陶造》。香港:证主,2013。(191页)

    杨钖锵。《回归—圣言之导引》。香港:证主,2014。(215页)

    (3本任选两本)

    1. 李思敬编。《铸人以道—中国神学研究院40周年院庆讲道集》。香港:证主,2015。(254页)
    2. 沈保罗。《释经讲道回忆录—65年释经讲道经验谈》。香港:宣道2006。(518页)
    3. 孙宝玲。《21世纪圣经讲道学》。台北:校园,2016。(329页)
    4. 莱特。陈毓华译。《甘甜胜蜜:好好传讲旧约》。香港:证主,2016。(272页)
    5. 桂丹诺。李永卓译。《从释经到讲道》。美国:麦种,2015。(592页)
    6. 钟马田。夏蔚译。《讲道与讲道的人》。美国:麦种,2015。(360页)
    7. 杨咏嫦。《新约—释经讲道学》。香港:天道,2018。(233页)

     

    教会事工类

    1. 游宏湘、邱清萍。《教会冲突的处理与重建》。美国:美国中信,2002。(271页)
    2. 丁建德、冯乐路。《怀道的生命:青少年事工属灵指导的艺术》。香港:学生福音团契,2007。(278页)
    3. 滕近辉。《偏差与平衡—完美灵性的追寻》。香港:宣道,2002。(284页)
    4. 费兰度。郑名芝译。《效法耶稣的服侍》。香港:证主,2006。(310页) 或 费兰度。郑名芝译。《效法耶稣的服侍》。北京:宗教文化,2008。(354页)
    5. 高炘。《基督教教育概论》。台北:华神,1987。(174页) 及 韦特贺、黄硕然。《基督教教育与生命塑造(新版)》。香港:卓越使团,2009。(177页)
    6. 傅士德。袁达志译。《属灵传统礼赞》。海口:海南,2010。(328页)
    7. 苏文隆。《改变生命的基督徒教育》。台北:台福传播中心,2004。(208页) 及 学生福音团契编辑组。《让青少年到我这里来—青少年门徒训练的理念与实践》。香港:学生福音团契,2002。(186页)
    8. 林孟平。《辅导与心理治疗(增订版)》。香港:商务,2013。(416页) 或 林孟平。《辅导与心理治疗》。上海:上海教育,2005。
    9. 萧寿华。《圣灵领导的教会管理》。香港:宣道,2002。(150页) 及 孙德生。彭道川译。《属灵领袖》。香港:证主,1982。(198页)
    10. 刘忠明、卢龙光。《像样的教会管理—教牧信徒合作无间之道》。香港:证主,2009。(335页)
    11. 保罗‧区普。吴苏心美译。《危机四伏的呼召:教牧事奉独特而艰巨的挑战》。美国:基督使者协会,2013。(250页)或《危机四伏的呼召:直面事奉者孤独艰巨的挑战》。(219页)及 欧格理、麦丹尼。陈凯若、黄雅蓓译。《合神心意的领袖》。美国:证主,2010。(174页)
    12. 劳伦‧唐珊德。天易译。《教牧辅导》。南京:金陵,2015。(149页)及 卢云。黄伟明、吴秋媚译。《建立生命的职事》。香港:基道,2004。(160页)
    13. 区应毓、方锐、邹永恒、施淑如。《基督教教育导论》。南京:金陵,2014。(327页)
    14. 翁翠琴。《圣乐与教会牧养》。南京:金陵,2012。(293页)
    15. 高铭谦。《天地匠人的模造—由内而外的365天生命蜕变》。香港:天道,2019。(460页)
    16. 尤金‧毕德生。张秀兰译。《与马同跑:寻求真善美的人生》。台北:中国主日学协会,1987。或《与马同跑:耶利米的非凡人生》。张秀兰译。南京:南京大学,2013。(166页)

    尤金‧毕德生。汇思译。《俗世圣徒:平凡人的灵性生活》。香港:天道,2001。或《跳过墙垣:俗世圣徒大卫》。汇思译。南京:南京大学,2009。(240页)

    尤金‧毕德生。樊小易译。《返璞归真的牧养艺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2014。(177页)(3本任选两本)

     

    延伸参考书目

    1. 罗庆才、黄锡木。《圣经通识手册(新版)》。上海:学林,2008。(564页)
    2. 格兰‧奥斯邦。刘良淑译。《基督教释经学手册》。台北:校园,1999。(618页)
    3. Bosch, David J.。白陈毓华译。《更新变化的宣教:宣教神学的典范变迁》。台北:华神,1996。(842页)
    4. 朗文、狄拉德。刘良淑译。《21世纪旧约导论》。台北:校园,1999。(562页) 或 朗文、狄拉德。石松、肖军霞、于洋译。《旧约导论》。上海:同济大学,2014。(528页)
    5. 利兰‧莱肯。《圣经文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2007。(540页)
    6. 克莱恩、布鲁姆伯格、哈伯德。尹妙珍等译。《基督教释经学》。上海:世纪,2011。(712页)
    7. 罗宾森、拉逊编。林成荫、吕允智译。《讲道者工作坊》。台北:更新传道会,2010。(944页)
    8. 海尔。蔡春曦编。《实用新约注释》。香港,证主,2005。(1,093页)

    专文指引

  • 专文指引
  • . 撰写专文要求

    1. 每位进深文凭学员完成24个学科的听课报告及6份书评后,老师会通知同学准备撰写一篇约3,000字的专题文章,以评定毕业资格。
    2. 同学首先要与指导老师协商,就圣经、神学或教会事工三个范畴中选其中之一,订定可发挥的题目、大纲、及最少5本的参考书目(不包括学院各科的笔记)。
    3. 题目及大纲都必须经老师批准,确认题目于所选择的范畴中是可行、可探索、并适合以3,000字的篇幅来表达,同学才可开始撰写文章。在确认题目开始计算,三个月内必须完成文章写作,并向学院呈交。在过程中同学仍可就文章内容、参考书增补、或有不明白、须要澄清的论点向老师咨询,并作出适当的修改。
    4. 文章内容须合乎圣经真理、有坚实的信仰基础,并能反映在学习中经过充份反省、检讨,然后把所学习的实践于生活、事奉之中。因此文章应有理论、分析或释经、总结和应用的部份。
    5. 分数将以甲至丙等为合格可毕业,丁等为不合格须重做。
    6. 专文将由指导老师审批,由另一位老师确认合格毕业。
    7. 合格者即可获颁毕业证书。如果文章被评为不合格,学员须在三个月内重做再交,倘若再次不合格,则须要由评审委员会审核是否须另选题目重做或其他可能的方案。

     

    . 专文研究是什么?

    专文研究是针对一个特定的课题作研究,其中可以是释经、神学、或教会牧养事工方面的主题,撰文者必须陈明研究引言和结论,所有直接或间接引用的资料都必须写上注脚。

     

    . 撰写专文的基本原则

    学员由搜集资料,进而加以解说、批评,最后达成结论;这种过程是写作一份专文的基本条件。

    1. 首先撰写时要使用正确、流畅与清晰的文字表达,并且文章的组织要具逻辑性;
    2. 行文中要有适切的引言使研究者的思路更易掌握;结论的部份必须由所收集与分析之资料中自然得出的结论;最后包括正文、注脚和书目都必须以正确的格式撰写。
    3. 研究不是将他人的着作、文章等资料加以节录或摘要,拼凑在一起,那只是作品摘要,不是专文。研究者必须消化吸收所有讯息后,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要只将他人的文句或概念,重写或改写为一项工整的描述,不作任何评论或整理。
    4. 研究文章不要写成讲章,讲章主要的目的是要触动人心和激励听者让生命有所改变,但研究专文必须要有立论基础,藉由客观事实或真理的分析和探索,言之成理,得出最后结论。

     

    . 选择研究课题

    不可将题目定得太广泛而不着边际,题目选得正确,学员撰写专文已经是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进行了。题目亦应避免高争论性、高技术性,要有兴趣,能适合自己,在能力的范围内,要有足够资料来做,要能小题大做,使观念容易集中。

    选择研究课题时有三项重要步骤:

    1. 阅读:对研究课题要有一定的认知,如何取得认知?就是藉着搜寻资料、书籍和圣经以取得基本的知识。在阅读资料时谨记要边作笔记边注明出处,特别留意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发现。没有充份的资料支援,再好的题目也会显得空洞。由于收集的资料可提供思想证据,因此资料本身的可信度与可用度须加以评定。
    2. 提问:帮助研究者缩窄课题,以致最后能够专注于一个特别的研究问题上。要提问有关内容的问题,和有关可行性的问题。
    3. 缩窄问题:一个好的研究必须清楚界定其研究的范围,界定范围时可考虑三个不同的方向:界定某个时期、界定所处理的资料、界定某个面向来探讨。
    4. 把握重心:一篇专文务要把握题目的重心,找出有意义的论点作主题,加以说明、探讨、分析,并进一步得到结论。所谓“主题”,就是作者需要证明的观点的意见。

     

    . 专文内容

    必须包括引言、本论、引文、注释和结论。

    1. 引言:放在正文前面,必须说明全篇的要旨与研究方向,最好在文章完成后再写,这样较能将中心纲要写清楚。
    2. 本论:要确定每一部份都在适当的位置。注意段落的单一性,每一段落只表达一个中心思想或观念。需要注意段落的发展性,此一思想应可引发另一思想的可能,使之逐步发展。留意段落的严密性,要合乎逻辑。
    3. 注释:注释部份是用以解释任何需要详加说明的事务或资料。
    4. 引文:是一篇专文不可或缺的,表明文章的学术基础。引文必须加上引号及注明出处,否则就犯上抄袭之嫌。
    5. 结论:在研究专文中,应提供简洁但强而有力的小结,每小结都有承上启下的功用,最后集结成结论。结论应可简要地复述研究主题,并总结研究的发现和结果,不应在结论中提到研究过程里没提到的新论点。可以把全部资料提纲叙述一番,作为全文结束,成为一个研究的总结。

    参考书目

    1. 李志秋、张心玮。《学术研究与写作》。新加坡:新加坡神学院,2013。
    2. 吴兰玉、吕素琴。《专文与论文-写作手册》。新加坡:新加坡神学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