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 计划事工(三):如何评估圣工

一、 评估的意义=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指教会管理者与信徒之间,就目标与实现目标达成共识的基础,通过激励和帮助信徒取得优异绩效从而实现教会目标的管理方法。绩效管理目的在于通过激发事奉热情和提高信徒的能力素质,以达到改善果效。绩效管理首先要解决几个问题:

1. 就目标及如何达到目标,要达成共识

2. 不是简单任务管理,特别强调沟通、辅导和信徒能力提高

3. 不仅强调结果导向,且重视达成目标的过程

二、 绩效管理包括

1. 如何确定有效目标?

2. 如何使目标在教牧与信众之间达成共识?

3. 如何引导信徒朝着目标发展?

4. 如何对实现目标过程进行监察?

5. 如何对实现果效进行评价和对目标进行改进?

三、 绩效管理的意义

1. 是结果,即做了什么

2. 是过程,即用什么样的行为做的

3. 是绩效本身的素质

四、 绩效管理回圈

通过教牧与信徒间持续不断地进行循环过程,实现事奉改进,采用下图:

五、 绩效的影响因素

影响绩效主要因素有信徒恩赐、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以及激励效应:

1. 信徒恩赐:是教会具备核心能力,属内在因素,经过开发可予以提高。

2. 外部环境:指教会和个人面临未知的左右因素,是客观因素,不能预测。

3. 内部条件:指教会开展工作所需资源,也属客观因素。

4. 激励效应:指教会和个人为达成目标而事奉的主动、积极性,同属是主观因素。

六、 绩效管理须体现下面各方

1. 是计划而非判断

2. 着重过程而非评价

3. 寻求问题解决而非寻找错处

4. 体现结果与行为而非程式资源

5. 属推动性的而非威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