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 帖撒罗尼迦后书

一、前言

1. 主题:

有学者推测可能是邻近的腓立比人来哥林多并告诉保罗关于帖城的新近消息(腓415-16;帖后311)。

2. 写作动机:

R. H. Walker"它是对同一疾病,在经过第一次治疗而未痊愈的顽疾,所下的第二帖处方"。假如保罗的第一封信已经足够,他就不必急急写第二封信了。很明显地,第一封信引起了一些误解,保罗要很快来解释清楚。

a. 也许因为保罗写了安慰门徒有关信徒死了被提的事(帖前413-18),也许因为保罗写了"在我们主耶稣基督降临的时候,完全无可指摘"(帖前523)等教训,那些帖撒罗尼迦人以为基督即刻就要来临了。其实,保罗在帖前411说:"又要立志作安静人,办自己的事,亲手作工……"人是很有趣的,老是读到自己认为是对的事,不一定会把全文看得清楚。

b. 保罗还感到可能有人冒他的名来扰惑帖撒罗尼迦人,因为帖后22-3说:"有冒我名的书信……不要被他诱惑"等,而在帖后317又说:"我保罗亲笔问你们安,凡我的信都以此为记,我的笔迹就是这样。"

3. 写作时间:

前书与后书的写作时间可能很接近,因许多问题都类似。思想:很多时候问题不是一次就可以解决的。

 

二、大纲

帖后11-2卷首语

帖后13-12面对苦难的感恩、鼓励与祷告

帖后21-12耶稣的再来和那大罪人

帖后213-35转接段感恩与祷告

帖后36-15不守规矩者的问题

帖后316-18信末结语

 

三、圣经信息与生活应用

A. 面对苦难的感恩、鼓励与祷告(帖后13-12

1. 保罗向神感恩的两个原因:帖撒罗尼迦信徒的信心增长,以及他们的爱心增长(帖后13)。我们最常为什么事情感恩透露出我们最高的价值观。

2. 让保罗引以为荣的事:帖撒罗尼迦信徒在逼迫患难中,仍旧存忍耐和信心(帖后14)。忍耐是信心外在的呈现!

B. 耶稣的再来和那大罪人(帖后21-12

1. 帖后23"因为那日子以前,必有离道反教的事":这里所指的是部份信徒离弃对神和基督及福音的信仰;或主再来之前人类整体会剧烈地公然违抗神的权柄,不虔敬的事在世上普遍增加,而世人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影响教会内的人,以致他们当中许多人的爱心就冷淡了。

2. 帖后24"不法"指对抗神的律法;也是指他目无法纪和无法无天。根据保罗所言,最后的背道显而易见地在历史舞台发生,可见于普世法治崩溃、司法崩溃及信仰崩溃。

3. 帖后26-7"拦阻":政权、法律秩序、神或神所计划的事情。

C. 不守规矩者的问题(帖后36-15

1. 凡有弟兄不按规矩而行,教会会施行纪律惩治,但他仍被视为主内之弟兄姊妹。惩治的方法:"不和他交往"(帖后314),不同流合污之意。

2. 帖后37-9─自己的榜样,以身作则。

3. 帖后310─帖城那些闲懒不作工者,不是因有先人的遗荫而"不用作工",不是因患病或因年高体弱而"不能作工",也不是因社会经济不景气而"无工可作",而是有工作机会,亦有能力作工,却缺乏工作的意志因而拒绝作工的人。

a. 掌握此点对本节的应用是重要的,尤其因为随着医学的突飞猛进,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因高龄而不能作工的老人亟需照顾,不能以"不作工者不可吃饭"一语遣散之。

b. 另一方面,若一个国家的经济及福利制度容许一些有能力作工的人倚赖别人的工作维生,就显然有违本节的原则了。

c. 此原则同时提示,长期失业是基督徒的良知所不能接受的,信徒颇有责任对此现象提出抗议。

4. 帖后311"什么工都不做,反倒专管闲事":指不正当地干涉别人的、与自己无关亦无权过问的事情,而成为别人讨厌的人(搬弄是非、吹毛求疵)。

5. 帖后312"安静做工",安分守己。"吃自己的饭",自食其力。

6. 帖后313"行善"。一直以来供给有需要的弟兄姊妹。丧志、灰心、厌倦或萎靡不振。不要因为教会有一些游手好闲的人而泄气,仍要忠于自己的善行;不要因为少数闲懒而滥用弟兄姊妹之爱心而放弃对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