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特别探访的处理:危机介入与善后(二)

探访家属与跟进

A. 帮助病者家人:

1. 家人因急于要帮助病者,有时会忽视自己的体力限制及情绪问题,探病者须要提醒他们。

2. 若病人是教会的一份子,探病者可以联络教会与病人相熟的肢体,组成一个临时支援小组,给予各种实际的帮助。

3. 帮助家人面对病人性情大变的情况。

4. 帮助家人与病者建立一个有效的关系网,好让他能在爱中康复或安然离去。


B. 突然死亡

有关突然死亡者家属的关怀工作实为艰巨,却在现实生活中不能逃避,最常见包括交通意外、急性病症引致死亡、天灾,因此突然死亡事件所产生的连锁问题及后遗症,将会引发严重的后果,不容忽视。

1. 心理反应

a. 震惊:像受硬物击打后的现象一样,不知所措,天旋地转。

b. 下沉:像要倒下来,内心骤然沉重下来的感觉。

c. 否认:怀疑是否恶作剧,是否消息出错。

d. 恐慌:归咎别人的错误、不小心,死者的愚昧或自己的疏忽,产生强烈的悔恨。

e. 遗弃:亲人离世,自己像被人遗弃似的。

f. 矛盾:家人对遇难者产生一种矛盾感,一方面恨死者毫无通知,不动声色的离去,像不负责任似的,还会加倍地思念对方,若能挽回死者生命,付出任何代价也在所不计。

2. 思想反应

空向思想      混乱思想      没有主意

减低思考      不断回忆      错觉与幻觉

3. 行为反应

痛苦      叫喊      冲击或撞击

头晕      身体麻痹及动作迟钝

无法休息及入睡

4. 即时介入

陪伴家人      宣泄情绪      平伏情绪

尽情倾诉      手部接触      代祷交流

5. 跟进行动

继续需要陪伴      搬离旧居与友好暂住

给予家人环境上的支持

继续让家人表达感受与需要

鼓励在祷告中真诚的倾诉

协助办理有关死者的后事


C. 孩子夭折

1. 失去孩子的伤痛是永不能磨灭的。

2. 不要假设有人去关心哀恸中的父母。

3. 哀伤中的父母有时不能独自面对困苦。

4. 愿意坐下来与他们一起,是盼望与爱的承诺,认同他们的哀伤,不要尝试否定。

5. 有些父母不要人陪伴,就要尊重他们。

6. 不要等他们开口,主动地与他们倾谈,帮忙办理繁琐事情,例如安葬、死亡文件、知会亲友、通知公司或学校等。

7. 开始时大部份父母无法接受事实,他们或许会否认,但不表示他们不知道孩子已死,只不过他们未能立即对整件事情完全理解。这个阶段最需要的是陪伴,与他们同笑同哭,拥抱他们。

8. 父母未必能信靠神,不要论断他们,也不会说教,但他们对信仰怀疑,就要随时回答,主动为他们祈祷,提醒他们神同在。让他们说话,由他们主导而不是探访员。

9. 丧礼结束,事实便开始袭来,他们将面对难以承受的痛苦,大部份父母都会遇上睡眠、饮食及日

常生活上的困难。这个时期他们会以渴望而敏感的眼睛在人群中寻觅孩子踪影,盼望孩子再次出现。不要论断他们的故事和行为,也不要责备他们,更不要催迫他们离开伤。

10. 哀悼是一个过程,不要期望短时间就可以过去,继续以支持和爱陪伴他们,痛失孩子所带来的忧伤,一生中会反复出现,因此要记得让他们知道,他们有需要时可随时找到自己。

11. 定期探望,特别是悲剧发生后几个月,和他们谈谈孩子以及孩子的离世,鼓励他们在忧困中寻求神的安慰。每年孩子生日,寄张问候卡或小柬给他们,让他们知道有人仍掂记着他们,为他们祷告。

12. 当他们拒绝进食、睡觉、无法正常生活、甚至出现企图自杀的情况,就需要将他们转介给专业辅导员。

13. 不应说的话

a. “神想你的孩子与他一起”:会令对方感到神在惩罚他们,或向他们发怒。

b. “啊,至少你还有其他孩子”:要认同对方的哀伤,不要尝试否定它,把他的哀伤与正面的东西连在一起,因为彼此是不会互相抵消或取代的。

c. “现在发生总好过将来发生,这根本是祝福”:痛失孩子的震撼是不会因相处的时日或年纪而减轻。

d. “每件事情发生总有原因,神会成就他看为美好的事”

14. 应该说的话

a. “我关心你,我会为你祷告”:让神工作,等待适当的时候才带出他的智慧之言。

b. “我不知道说甚么好。但请记着,无论你需要甚么,我都会在这儿”:你的出现比任何东西都有意义。

c. “你今天有甚么需要,是我可以帮你的”:请你苜先向朋友表达亲切的关怀,施予即时的帮助和爱心的服务。

d. “与我谈谈你的孩子”:他们需要有人与他们同哭,与他们一起走,所以不要被他们的眼泪吓怕。如果他们想讲,这可能是其中一个最有力的时刻。


D. 痛失配偶

1. 与他同行:要时常探望,亦可以与他出外散心,但谨记须由同性别者相陪。

2. 协助孤寡面对日常生活作息:可在一些简单的事

情上主动帮忙。

3. 聆听,给朋友机会去分享感受:让对方怀缅配 偶,有助抒发感情。

4. 与他一起祷告,也为他祈祷:祷告要简单,直截,将焦点放在神和当事人身上。

5. 不应说的话

a. “你的配偶在天堂”

b. “或许我们早应更迫切祈祷”

c. “不用担心,神会为你预备一个新配偶”

6. 应该说的话

a. “我很难过,这是可怕的不幸”:最有力的安慰,是能分担及认同当事人的悲痛。

b. “如你需要,我总会在这儿。这几天,我可以致电给你吗”:大部份哀伤的人根本没有能力去找外援求助,相反要靠赖别人去联络他。他要的是行动,而非承诺。

c. “作为朋友,我们会与你 一同度过,你并非孤单一人。”

d. “请让我们知道,你具体的需要是甚么,让我们能够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