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同性恋:有根可寻?

一、不能单从外表看出同性恋者

1. 一般来说,我们不能从单从人的外表、言谈举止知道对方的性倾向或断定对方是否同性恋者。

a. 有些女生比较喜欢运动,以运动服饰打扮,喜欢穿裤子;也有些女生打扮比较朴素,短头发,不化妆,穿着比较中性,也不喜欢穿裙子。但是她们都不是同性恋者。

b. 有些男生说话比较温柔,他们不是同性恋者;男生不爱运动,不一定就是同性恋者。

2. 我曾经在教会的中学生团契主讲同性恋的题目。当传道人介绍讲题后,马上有同学开玩笑问:“谁是同性恋?你是不是同性恋?他是不是同性恋?”他们当然在开玩笑,但谁知道在团契当中是不是真的没有同性恋者呢?万一,在开玩笑时,刚巧有个同学正在性倾向方面有很大挣扎,这个玩笑就容易造成他的伤害。也可能,当中有人对自己的性倾向有困惑,怀疑自己是同性恋者,他人的取笑可能无形中让他认定自己真是同性恋者,而非透过深入地认识自己而作出结论。

二、同性吸引的倾向—先天?后天?

越来越多学者不会用“同性恋是先天或后天”这样的二分法来讨论,因为没有一个决定性的研究指出同性恋是先天,也没有单一的因素影响性倾向的形成。人的性倾向无论发展成异性恋或同性恋,其背后的原因,科学家至今尚没有一致结论。

1. 后天─可能的因素包括:从婴孩到儿童期的成长,与父母的关系,与同辈朋友的关系,经历过的创伤、困扰,受过侵犯、欺凌,性格,对性关系的界限认识等。

2. 先天─尽管研究检视过遗传基因、荷尔蒙、成长过程、社会和文化等对性倾向的影响,却没有发现任何研究结果,能让科学家断定性倾向是由某个或某些因素所决定(美国心理学学会)。

简单的结论:同性恋倾向是受到先天和后天复杂的因素彼此之间互动的影响。

三、何谓“性倾向”?

A. 定义

1. “性倾向”是指人在情感和性欲两方面,明显和持续地受某个性别或形式所吸引。

2. 有些人觉得同性恋是先天的,因为这确是他们自己的感觉。他们大部份都是在青春期的时候有这样的感觉。

B. 个案分享

要注意我们不能单从一两个个案来断定同性恋的成因,因为科学家尚没有一致的结论。如果有机会与同性恋者同行,可以多了解对方的成长,给予体谅,有助于他们寻找人生的出路。

1. 有个男生在中学时期确认自己的同性性倾向。当时有个男体育老师身型健硕强壮,很有男子气概,这个男生对他特别有好感,深深受吸引,甚至幻想和他发生性关系。

2. 另一个男生出生于贫困家庭,有自卑感。妈妈在家庭很强势,而且控制欲强,爸爸和哥哥是酗酒的,还有家庭成员患了情绪病。他的同性性倾向也是在中学阶段确认的。

3. 小芬在中一的时候第一次喜欢女生。她看中了一个女同学,多次向对方表白,但对方回应小芬,大家只是普通友谊而已。小芬开始留意自己的情感,她也想过自己其实是喜欢男生的,这次喜欢女生的感觉是个例外。可是,吸引小芬的女孩一个接一个地出现,让她无法再否定自己的同性性倾向。女孩子从来都不抗拒和小芬牵手、拥抱,但当小芬向她们表白时,她们却表示不是不喜欢小芬,但就是想维持普通的友谊关系,没有别的。小芬渐渐明白,对那些女孩子来说,这些接触只是友谊的表达,但小芬却陶醉于亲密的感觉中,心底里更产生超越朋友的感情。慢慢地,小芬确认了自己是同性恋者的身分。

四、同性吸引的倾向可以改变吗?

A. 视乎从哪个角度看,答案是可以和不可以

当事人必须自愿接受辅导员或心理学家的帮助,了解成长的经历如何影响今天的自己。这对他怎样理解自己同性恋的状况和减少同性吸引是有帮助的。但是,彻底的改变却不能保证,就是说同性吸引不一定可以完全消失。

B. 不要把消灭同性吸引定为人生目标

如果当事人及身边的人越重视消除同性吸引的倾向,生命的成败得失就越受这个目标所控制。人如果看不见自己想要的改变,就会很沮丧,甚至觉得既然改不了,倒不如过同性恋的生活吧,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有些人的确很想改变自己的性倾向,因为知道同志的路很难走。

C. 另一个角度看“改变”

1. 藉着重新整理人生,探讨及疏导自己的成长问题,明白过去的自卑怎样影响自我形象,学习和同性相处,建立有界线、健康的同性关系,这样,同性吸引的程度可能会慢慢减低。

2. 但是,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要从整体和整个人的生命来看同性吸引,不是说有什么方法可以单单把同性吸引挪走。

D. 神既是全能的,可以求神消灭同性性倾向吗?

这个问题的背后是祈求神施行神迹,改变对方的性倾向。神是全能的,当然可以祈求他行神迹,但要反省祈求背后的动机。不要让祈祷成为“索取”神迹的途径。另一方面,要相信神是信实的,不会放弃我们;纵然没有神迹,也不表示神放弃人。福音书记载,耶稣有的时候行神迹介入人的生命(路6:6-11;约5:1-18),有些时候他什么都不做(可8:11-12)。耶稣也没有用神迹来让自己不上十字架;他最后还是被人钉死,完成救恩。

E. 见证分享

美霞是女同性恋者,她决定改变生活方式,不再过同性恋的生活。但她还是对同性有感觉,有家人就质疑她根本没有改变。以前,美霞打算和同性拍拖、结婚。但她选择放弃同性恋生活后,就放弃跟女生拍拖,更不会“同婚”,整个人生方向和计划都不同了。对于人家的质疑,她反问:“凭什么说我没有改变?”以前她看女生是追求的对象,没有想过同性友谊的可能性。今天,美霞不再渴望跟女生拍拖,她得到了女性朋友和同性友谊。她反问说:“这难道还不是改变吗?”

F. 小结

一张有绉纹的100块纸币的价值,不会因为绉了,就没有价值。它的价值仍然是100块。处于堕落的世界,人人都有罪性,尽管生命出了乱子,但是人的生命价值没改变,神不会放弃每一个人。同性恋者需要牧者和同行者的扶持、关爱、鼓励、引导、陪伴,他们在生命改变的道路上跌跌碰碰。我们与他们同行,就有份于经历和体验神的工作。

五、同行须知

A. 与出柜的朋友同行

1. 同行的目标是建立生命,同行的态度是做对方的朋友,大家是平等的,真诚关心对方,不分谁高谁低,并非“我是你的师傅,你要听我”。

2. 朋友的想法不一定与我们的一样。在信仰方面,要避免争辩,因为辩论只会让双方越走越远。尽管朋友的想法与自己的不同,大家也可以做朋友。“人”和“事”要分开,我们可以不认同对方的行为,却珍惜他作为我们的朋友。

3. 用心聆听他的故事,就会越来越了解他,慢慢知道怎样关心和提供帮助。每次见面,要关心他整个人的状况。在情欲的挣扎上,需要多点同理心和接纳;其实每个人都会在情欲方面面对挣扎和试探。如果朋友不想有什么改变,也要尊重他的决定。友谊需要耕耘。如果有健康的友谊,对方遇到困难时,就可以做他的聆听者,帮助他分析,或许可以成为他改变的契机。

4. 我们自己的生活见证很重要。朋友看见我们也需要管理自己情欲的界限,这就胜过千言万语。

B. 与“柜父母”(子女是同性恋者)同行

1. 有句话说:“子女出柜,父母入柜”。与柜父母同行,用不着“教条式”地劝他们如何教导同性恋的子女。一方面,他们往往因为羞耻,不愿意寻求帮助;另一方面,他们需要空间和时间来接受子女是同志,所以当下并不需要什么意见,反而聆听他们十分重要。

2. 柜父母不要因为子女是同性恋者,就觉得是自己的错,心里满了内疚、自责。这是于事无补的。要记住同性恋的成因是复杂的,是先天还是后天,科学家也没有一致的结论。柜父母夫妻先要同心,与子女重修关系,好好沟通;也不要忽略非同性恋的子女。有家人是同性恋者,这就是整个家庭的事,同心是很重要的。

C. 牧者与同性恋者同行

1. 牧者有属灵的位分,对方可以从你的言谈举止和态度来认识神。谨记自己是神的仆人,仿效主耶稣的样式(提前2:4;太5:13,7:1-5)。

2. 留意年轻人的文化,了解他们对性小众的看法。

3. 如果有机会展开真理讨论,千万不要争论。要营造对话的气氛,让双方都有机会表达意见。注意用语会否太尖锐,有时一个用词、一两句话,就会让双方都受伤害。要忍耐,以建立生命为重点,并用友善温柔的话。这不是妥协,因为真理也可以温柔地说出来。

4. 信徒向牧者出柜后,就可以开始定期见面。最初每个月一次,多关心他整个人的状态,不是单单在性欲方面的挣扎。要提供信仰栽培和协助他建立团契生活。如果可以成立一个互相信任的支持小组就更理想,让小组成员都可以放心讲述自己的挣扎,彼此守望、代祷,一起追求成长。